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市南郊12.5公里处,龙门峡谷东西两崖的峭壁间。因为这里东、西两山对峙,伊水从中流过,看上去宛若门厥,所以又被称为“伊厥”,唐代以后,多称其为“龙门”。龙门石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窟内造像雕刻精湛,内容题材丰富。龙门石窟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
ID:001-1006 开创于北魏493年历经400余年大规模营造的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图片来源:CCN传媒图片网
ID:001-4353 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石窟卢舍那佛 图片来源:CCN传媒图片网
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时(公元471~477年),历经400余年,迄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龙门石窟南北长约1公里,现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龙门石窟以自身系统、独到的雕塑艺术语言,揭示了雕塑艺术创作的各种规律和法则。在它之前的石窟艺术均较多地保留了犍陀罗和秣菟罗艺术的成分,而龙门石窟则远承印度石窟艺术,近继云冈石窟风范,与魏晋洛阳和南朝先进深厚的汉族历史文化相融合开凿而成。
ID:001-4357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石窟 图片来源:CCN传媒图片网
龙门石窟的造像艺术融入了对本民族审美意识和形式的悟性与强烈追求,是历代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它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北魏和唐代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时代风格,但北魏造像在这里失去了云岗石窟造像粗犷、威严、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气息逐渐变浓,趋向活泼、清秀、温和。这些北魏造像,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纹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坚劲质朴。北魏时期人们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艺术风格。而唐代人们喜欢以胖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的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胸部隆起,衣纹的雕刻使用圆刀法,自然流畅。龙门石窟的唐代造像继承了北魏的优秀传统,又汲取了汉民族的文化,创造了雄健生动而又纯朴自然的写实作风,达到了佛雕艺术的顶峰,龙门石窟使石窟艺术呈现出了中国化、世俗化的趋势,堪称展现中国石窟艺术变革的“里程碑”。2000年11月龙门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ID:001-4356 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石窟卢舍那佛 图片来源:CCN传媒图片网
ID:001-4355 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石窟卢舍那佛 图片来源:CCN传媒图片网
(CCN传媒图片网 吴楠)
(文章来源:CCN传媒图片网)